中國食品級瓶到瓶迎來政策破冰?寶綠特提前佈局
發布時間:2025-08-20
近年來,塑膠污染防治與循環經濟建設不斷被寫入中國戰略布局,食品級再生塑膠的應用也逐漸走上政策議程。對於瓶到瓶模式(Bottle to Bottle)來說,這或許是一次重要的“政策破冰”。
一、政策背景:食品級再生塑膠在中國的“閘門”
2024年底,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委發佈多項與再生塑膠相關的政策檔,提出提升廢舊產品回收利用標準,完善再生材料品質和使用標準等措施。
相比歐美、日本已較為成熟的體系,中國食品級再生PET(rPET)仍處於審慎推進階段,監管重點包括溯源管理、品質控制與安全評估。一旦全面放開,瓶到瓶模式將在國內釋放巨大潛力。
1.現行法規框架
中國對食品接觸材料的管理主要依據《食品安全法》及《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目前,再生塑膠在食品接觸領域的應用仍受嚴格限制,僅允許使用原生樹脂或符合特定要求的再生材料。
2.政策鬆動信號
2025年8月1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一次性發佈9項再生塑膠相關國家標準,將於2026年2月1日實施,涵蓋品質標準、產品評價、成分鑒別、可回收再生設計、可追溯性與環境因素評估等,為閉環回收體系和食品級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
二、中國瓶到瓶趨勢:國際趨勢與國內現狀
瓶到瓶是將廢棄PET瓶回收、清洗、再造粒,並通過固相縮聚(SSP)等深度淨化工藝,再次生產可直接接觸食品的飲料瓶。
國際趨勢:歐美市場已普遍要求飲料瓶中添加一定比例的rPET,例如歐盟法規要求到2030年飲料瓶需含30%以上再生PET。
國內現狀:中國國內飲料瓶生產仍以原生PET為主,rPET更多用於化纖、片材等非食品級領域。但在“雙碳”與循環經濟壓力下,飲料品牌對食品級rPET的興趣正快速增加。
三、中國國內機遇:政策+市場雙輪驅動
一旦政策放開,中國瓶到瓶產業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瓶到瓶閉環回收的高價值屬性:
當前中國國內每年產生的數百萬噸廢 PET 瓶資源中,大部分仍流向化纖等降等利用領域,而瓶到瓶回收通過實現原料的高值化迴圈,將形成更強的利益導向。這種原料應用場景的轉移,不僅會推動廢 PET 瓶資源向瓶用領域集中,還將倒逼纖維行業加速探索纖維到纖維的自主回收體系,最終在廢 PET 瓶原料市場中形成瓶用高值化回收與纖維回用需求的結構性競爭格局。
環保與成本優勢:
食品級rPET相比原生PET可減少約50%以上碳排放,並在原油價格波動時期保持成本競爭力。
四、寶綠特提前佈局:從清洗到SSP的全流程能力
作為深耕再生聚酯回收資源與技術整合的環保工程公司,寶綠特在瓶到瓶工藝上擁有顯著優勢。

2023年2月17日,寶綠特獲得FDA無異議函(NOL),涵蓋清洗-造粒-SSP全流程(C-G應用條件),成為亞洲首家獲得 PET 瓶到瓶食品級回收工藝 FDA NOL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及設備供應商。近期,寶綠特再次單獨獲得FDA關於SSP工藝的NOL認證,進一步提升IV值、降低乙醛含量,全面滿足瓶到瓶回收的高標準要求。一體化工程方案:從PET瓶回收、分選、清洗,到熔融造粒、固相縮聚,寶綠特可提供整套食品級rPET生產線,確保每一環節符合食品級標準。
寶綠特已在多個國家落地食品級瓶到瓶生產線,積累了豐富的品質管制與技術優化經驗,可無縫對接中國國內政策要求。
當前,行業發展的技術條件日益成熟,市場需求也在逐步積累。對於寶綠特來說,這不僅是一個新的增長契機,更是展示其全球領先瓶到瓶技術的舞臺。未來,當一隻飲料瓶在回收廠中經過清洗、造粒等工序,再度變身為食品級飲料瓶時,它背後或許正運行著一條由寶綠特打造的生產線。